当十五运会的烟花在粤港澳夜空炸开时,赛场上的几个“小仪式”,悄悄把观众的情绪揉成了温热的团——38岁的刘虹摸了前的号码布,30岁的陈艾森举着绷带手鞠躬,29岁的叶诗文握着13岁小将的手笑。这些“最后一次”,不是悲情的句号,是一群老将用20年坚守,给赛场写下的“传奇注脚”。

刘虹:妈“倔强”,是走到底的勇气五战全运会的刘虹,早成了竞走赛道上的“活化石”。38岁的她生完孩子复出,打破过世界纪录,这次女子20公里竞走拿了第四。冲线时她没有哭,反而笑着挥挥手:“全力拼过,这趟没白来。”观众席有人喊“刘虹加油”,她回头,风把头发吹起来,像20年前第一次站在起点时那样——眼里有光,脚下有力。对她来说,“最后一次”不是终点,是给孩子做个“不放弃”的榜样。

刘伟:拳台的吻,是25年的“情书”38岁的刘伟脱了拳服,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角落,然后趴在拳台上亲了亲——25年的拳击生涯,两银一铜,这次没进半决赛,他说“脱了几层皮备战,没遗憾”。镜头扫过他的手背,老茧比拳套还厚,可他的眼睛亮得像第一次打比赛时那样,仿佛拳台还是14岁时那个让他心跳加速的“战场”。“吻台”不是告别,是跟青春的“正式和解”。

马龙:十年的梦,终于“拼”到了第六次打全运会的马龙,从“鞍山小马”熬成了“乒坛传奇”。拿到男团金牌时,他摸着金牌说:“十年前我没想过还能站在这里,可乒乓球像刻在我骨头里的东西,不打就难受。”旁边的王楚钦拍他肩膀,他笑了,像个终于拿到糖的孩子——原来“超级全满贯”的最后一块拼图,是“再坚持一下”的执念。

盘点十五运会值得铭记的“再见”

苏炳添:飞人的“最后一岗”,是老大哥的责任36岁的“亚洲飞人”没跑单项,却站在了接力赛道上。38秒71的成绩拿了第四,可他绕场一周时,观众喊“苏神”的声音比任何时候都响。他说:“我是广东队的老大哥,得把‘不放弃’的劲传下去。”风把运动服吹起来,露出腰上的旧伤,可他的背挺得笔直——“飞人”的终点,从来不是奖牌,是“站好最后一班岗”的担当。

巩立姣:铅球的“温度”,是爱到骨子里的本能36岁的巩立姣打了三针封闭上赛场,第5投扔出19.68米,实现全运会五连冠!她抱着铅球哭了:“20年了,铅球比我孩子还亲。”赛后她跟每个对手拥抱,说“以后靠你们了”,对手们摸着她的膝关节,那里有旧伤的凸起,可她的笑容比金牌还亮——原来“坚持”不是咬牙撑着,是“爱到骨子里”的本能。

石智勇:针孔里的“极限”,是拼到最后的骄傲32岁的石智勇举完346公斤,亲吻杠铃片的动作让人鼻酸。他掀起上衣,后背的针孔密密麻麻:“整个脊柱都出问题了,再练会瘫。”可他的声音里没有抱怨,只有释然:“我拼到了极限,没输给伤病。”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光环下,藏着的是“跟身体较劲”的狠劲——哪怕要告别,也要用“拼到底”给生涯画句号。

叶诗文:“天才”的传承,是把光交给下一个人29岁的叶诗文站在混采区,遇到了13岁的于子迪——那个打破她亚洲纪录的小女孩。她握着于子迪的手说:“纪录是你的,你的上限比我高。”于子迪红着脸点头,叶诗文笑了,像看到了14岁的自己。“确实要离开泳池,非常不舍”,可她的“再见”里没有遗憾,只有“把热爱传下去”的温柔。

盘点十五运会值得铭记的“再见”

陈艾森:满足的谢幕,是“没白活”的轻松第五次参加全运会的陈艾森,用高难度动作完成了“最后一舞”。跟搭档拿了银牌,他反而笑得比拿金牌还开心:“16年的跳水生涯,我很满足。”完赛后他举着绑绷带的手鞠躬,说“做个谢幕”——从14岁的青涩少年到30岁的老将,他把所有的高难度动作都做成了“告别礼”,没有遗憾,只有“终于完成”的轻松。

何冰娇:吻地的泪,是“无憾”的真心28岁的何冰娇止步羽毛球女单16强,蹲在地上亲了亲地板。她哭着说:“告别早晚会来,我有很好的开始和结束。”从青奥会冠军到奥运会亚军,她把所有的汗水都揉进了那个吻里——没有悔恨,只有“感谢赛场”的真心。“早晚会有这一天”,可她的“再见”,是给青春最郑重的“盖章”。

我们为什么会为这些“再见”掉眼泪?不是因为他们的成绩,是因为他们把“热爱”活成了“生命的底色”——就像我们身边那个坚持加班做方案的同事,那个带娃同时考驾照的妈妈,那个为了爱好熬到凌晨的朋友。他们的“告别”不是结束,是告诉我们:热爱从来不会消失,只会换一种方式继续。

当叶诗文把接力棒交给于子迪,当韦永丽跪地时身后的小选手眼里闪着光,当马龙拍着王楚钦的肩膀笑,我们突然懂了——赛场的“热乎劲”从来不是某个人的,是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的。这些老将的“再见”,是给下一批人的“欢迎”:“看,热爱的样子,就是这样的。”

盘点十五运会值得铭记的“再见”

刘虹在社交媒体上发了张照片——她抱着孩子站在赛道旁,配文“下一段旅程,继续”。评论区有个网友说:“您的‘再见’,让我们学会了怎么跟自己的‘热爱’相处。”是啊,这些老将的“传奇”,从来不是拿了多少奖,是他们用20年证明:不管多大年纪,不管遇到多少伤病,“热爱”都能让你站成一道光——哪怕是“最后一次”,也要亮得耀眼。

毕竟,最动人的“再见”,从来不是“再也不见”,是“我曾拼过,我没白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