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9日晚的广东奥体中心,当《歌唱祖国》的旋律刚在体育场上空飘起来,看台上的观众突然集体往前探了探身子——不是在等明星表演,而是盯着运动员入口处那三面依次展开的旗帜。

下一秒,粤港澳三地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并肩走了进来:广东代表团的红色队服衬着深圳大运中心的元素,香港代表团的紫荆花标志在灯光下亮得耀眼,澳门代表团的绿白配色里藏着妈阁庙的暗纹,三支队伍的旗手刚碰了碰手腕,看台上的掌声就像潮水一样涌了过来,有人举着“粤港澳一家亲”的灯牌晃得胳膊酸,还有白发老人抹着眼睛说“活了几十年,第一次见三地运动员一起走过来”。

其实这场“同框”早有伏笔——作为粤港澳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,三地都拿出了“最大规模”的诚意:广东代表团带了1200多名运动员,香港队的名单里有不少刚从亚锦赛回来的年轻选手,澳门队甚至把武术、龙舟这些传统项目的“种子选手”都拉来了。但真正戳中全场的,不是数字里的“大”,而是入场时的那些小细节:香港运动员帮广东队友理了理歪掉的号码布,澳门旗手主动把位置往中间挪了挪,三支队伍的口号合在一起,变成了“同心筑梦,粤港齐澳”。

有人在现场发朋友圈说“这哪里是入场式,更像三个家人一起去赴一场重要的聚会”。是啊,当体育场馆的灯光照在三地运动员的脸上,当他们一起踩着鼓点往前走,那些关于“融合”的大词,突然变成了触得到的温度——就像深圳的运动员说的“小时候跟香港亲戚一起看全运会,现在终于能跟他们一起站在场上”,像澳门的武术选手说的“训练时跟着广东教练学招式,现在能一起代表家乡参赛”。

这场“同框”之所以让人难忘,从来不是因为“第一次”的新鲜,而是藏在掌声里的共鸣:当粤港澳三地的旗帜一起飘在全运会的赛场上,当运动员的脚步叠成同一种节奏,体育早已经不是单纯的比赛——它是把三个地方的心跳连在一起的线,是让“家乡”这个词变得更温暖的注脚。

今晚的奥体中心,掌声落下去的时候,看台上有个小朋友拽着妈衣角问“他们为什么一起走呀?”妈妈笑着说“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呀”。而这句话,大概就是全场最动人的答案。

粤港澳三地代表团同时入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