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到石家庄网友的一条通勤视频,差点以为是“网约车内卷”——早上7点,张女士站在小区门口点了下手机,3分钟后一辆印着“石家庄公交”的小巴缓缓停下,她报了句“尾号2368”,就坐进了温暖的车厢,10分钟后直接到了公司楼下。全程花了1.8元,比坐地铁还省了转线的功夫——这哪是网约车?是石家庄公交刚推的“巡游公交”,俗称“网约公交车”。

其实早在半个月前,石家庄公交就悄悄在东开发区试点了这个新玩法,但真正让它“破圈”的,是网友们“像点外卖一样点公交”的新鲜体验。我按照官方指南试了回:打开“石家庄智慧公交”小程序,首页“巡游公交”的入口很显眼,系统自动定位我在高新区的位置,输入目的地“天山海世界”,选好“立即用车”,不到1分钟就收到“已匹配最近车辆”的提示,屏幕上还跳着“预计2分钟到达”的倒计时。

“这是专门针对‘最后一公里’的便民尝试。”石家庄公交的工作人员跟我解释,这些“网约公交车”都是小型巴士,运营时间从早6点半到晚上8点半,覆盖了早晚高峰和日常通勤。跟普通公交最大的区别是“按需停靠”——不用挤在固定站台等,小区门口、写字楼楼下都能设为上下车点,票价却跟普通公交一样,只要1.8元。

1.8元打车?“网约公交车”来了

但体验过的网友,却悄悄把注意力从“便宜”转到了“效率”上。有网友晒出自己的行程单:“我从宋营小区到太行大街,本来预计15分钟,结果司机绕去接了另外两个乘客,多花了8分钟,差点迟到。”还有人留言:“要是赶火车或者开会,真不敢坐这个——万一拼单的人多,绕路就麻烦了。”

针对这个问题,工作人员也没藏着:“如果同一区间有多名乘客下单,系统会优化路线顺路接送,确实可能会有耽搁。所以我们建议,赶时间的乘客还是选普通公交或者地铁更稳妥。”至于网友最关心的“会不会推广到市区”,对方只说“目前仅限高新区,后续拓展计划还没定”。

这条“公交变网约”的新闻,很快在本地论坛炸了锅。有人点赞“公交终于懂年轻人了”,说自己每天从郊区到市区,要转两趟公交,要是能“点”一辆直接到公司,能多睡20分钟;有人担心“小巴容量小,高峰会不会抢不到单”;还有人开玩笑:“以后会不会出‘预约公交’的会员?加两块钱优先派车?”

1.8元打车?“网约公交车”来了

其实在我看来,石家庄的“网约公交车”,本质上是把公共交通的“刚性”变成了“柔性”——以前是“人等车”,现在是“车等人”;以前是“按线走”,现在是“按需走”。但这种创新,从来不是“拍脑袋”就能成的:既要解决“拼单效率”的问题,不能让便民变“麻烦”;也要保证“覆盖范围”,不能只在高新区“尝鲜”。

想起我以前做记者时,跑过不少城市的公交改革,有的搞过“定制公交”,有的试过“微循环巴士”,但大多因为“成本高”或者“需求匹配难”没坚持下来。石家庄这次的尝试,胜在“小步快跑”——先在一个区域试点,先解决一部分人的痛点,再慢慢调整。

网友们揪着“绕路”的问题问个不停,其实是在替这个新事物“把关”:我们要的不仅是“新鲜”,更是“好用”;不仅是“便宜”,更是“靠谱”。毕竟,公共交通的核心永远是“便民”,而便民的细节,就藏在“会不会绕路”“能不能准时”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里。

1.8元打车?“网约公交车”来了

石家庄的“网约公交车”火了,但它能不能从“试点”变成“常态”,能不能从“高新区”走到“全城市”,还要看这些“细节题”答得怎么样。但至少,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:公共交通,也能“像网约车一样懂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