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不少东北东部的人来说,“绕路”曾是出行的“必经课”——牡丹江的张阿姨要去敦化看女儿,得先坐3小时火车到哈尔滨,再转2小时高铁到长春,最后换1小时客车到敦化,折腾整整一天;佳木斯的小伙去沈阳出差,得先往北绕哈尔滨,再往西转长春,全程7小时,累得下了车就想睡觉。但这个“绕路循环”要被打破了——牡敦高铁(牡丹江至敦化),作为沈佳高铁(沈阳至佳木斯)的“最后一块拼图”,刚拿到了自然资源部的建设用地预审函复,意味着这条“东北东部南北大通道”真要连起来了。

沈佳线“最后一公里”要通了,东北人出行要“变天”牡敦高铁不长,正线只有186.92公里,却像“钥匙”一样——它通了,沈佳高铁才算真正“完整”。

此前,沈佳线的佳木斯至牡丹江段、敦化至白河段、沈阳至白河段都已开通,就差中间牡丹江到敦化这一段。等牡敦段通车,从佳木斯到沈阳的高铁将不用再绕哈尔滨,直接走东部线,时间从7小时缩到4小时;牡丹江到敦化的车程,从现在的3小时变成1小时高铁,比开车还快。

对普通人来说,这是“实实在在的方便”:

  • 牡丹江做旅游的王哥早就在算“旅游账”:“以前游客从长白山下来,要开车2小时才能到镜泊湖,现在高铁通了,1小时就到,我的民宿肯定能多接三分之一的客。”
  • 敦化读大学的小琳更开心:“我在沈阳上学,以前放假要先坐3小时高铁到长春,再转2小时客车回敦化,以后直接从沈阳坐高铁到敦化,2小时就到家,再也不用挤客车了。”
  • 就连网友也在讨论:“高铁通了好,但得把高铁站到景区的公交弄好——不然游客下了高铁还得打车,镜泊湖到牡丹江高铁站要50块,成本太高。”

不止牡敦!东北高铁正在“织一张大网”牡敦高铁不是“孤军奋战”,最近东北几条关键高铁都在“加速”:

  • 齐白通高铁(齐齐哈尔经白城至通辽):刚开完预可行性研究评审会,以后白城到齐齐哈尔只要1.5小时,直接打通东北西部“进京快速通道”,不用再绕长春;
  • 长四辽通高铁(长春至四平至辽源至通化):辽源段已经确定线路和高铁站选址,预计“十五五”建成,到时候辽源到长春只要1小时,融入长春都市圈;
  • 哈伊高铁(哈尔滨至伊春):作为我国“最北高铁”,已经在稳步推进,明年就能通车,哈尔滨到伊春从7小时缩到2小时,比开车快3倍。

高铁不是“快”,是把东北“串活了”对东北来说,这些高铁不是“单线”,而是织了一张“交通网”——
沈佳高铁连起了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,串起哈长城市群和沈阳、长春两个“国家级都市圈”;齐白通高铁打通西部通道,哈伊高铁激活北部;等这些线都通了,东北的高铁会变成“网格状”:从牡丹江到沈阳不用绕,从齐齐哈尔到通辽不用转,连佳木斯到长春都能“直达”。

更重要的是,这张网“串”的不只是人,更是产业、旅游、人才:

  • 产业能“跨城联动”:牡丹江的木材加工品能更快运到沈阳的家具厂,敦化的中药材能直接送到长春的药企,不用再绕路耽误时间;
  • 人才会“流动起来”:长春的大学生能去牡丹江做旅游策划,佳木斯的技术人员能到沈阳找工作,不用再因为“路远”放弃机会;
  • 旅游能“串成线”:长白山、镜泊湖、敦化六鼎山,以前是“分散的点”,现在用高铁串成“东北旅游黄金线”,游客从沈阳出发,能一路玩到佳木斯,不用再来回跑。

牡丹江的老铁路工人李师傅说了句实在话:“我跑了一辈子火车,以前牡丹江到敦化得跑3小时,现在高铁要通了,1小时就到。这不是火车变快了,是东北变快了——以前我们羡慕南方的高铁,现在我们自己也有了,而且能串起整个东北。”

对东北人来说,这条高铁线不只是“轨道”,更是“希望线”——以后不管是出门打工、回家过年,还是做买卖、去旅游,都能“说走就走”;对东北来说,这张“高铁网”不只是“交通”,更是“发展网”——把分散的城市连起来,把沉睡的资源激活,把流失的人才拉回来。

等牡敦高铁通了,等沈佳线连起来,等更多高铁跑起来,东北的“出行课”,再也不是“绕路”,而是“直达”;东北的“发展课”,再也不是“单打独斗”,而是“抱团取暖”。

这条高铁,跑的是轨道,连的是人心,暖的是东北人的日子。

东北重要高铁线路有了关键进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