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3日清晨,国民党中常会的会议室里,刚上任24小时的郑丽文,把一份写满名字的名单推到了桌面中央——这是她“上任首件事”:公布各县市党部主委人事安排。从台北到高雄,从留任到新派,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“尊重地方、瞄准选举”的算盘。

“台南市的谢龙介、高雄市的主委继续留任,他们在当地扎根深,能接得住基层的需求;台北市让戴锡钦上,新北市是黄志雄,这两位是能冲选举的‘行动派’。”面对媒体提问,郑丽文说得直白,“地方党部不是‘摆设’,得跟基层贴在一起,这次人事就是要‘稳中有进’。”

在此前11月1日的全代会上,她已经给国民党搭好了“中枢骨架”:李乾龙任副兼秘书长,张荣恭、萧旭岑、季麟连当副,李哲华负责组发会。如今县市党部的“末梢神经”调整,相当于把“从上到下”的党务链条拧紧了——毕竟2026年县市长选举就在眼前,国民党输不起“基层话语权”。

对岛内民众来说,更在意的是郑丽文的“态度”。她在中常会间隙对着镜头强调:“国民党的根在台湾人民身上,我不会喊空口号。这次的团队,要能听懂基层的苦,能为2026年的选举拼出结果。”而更受关注的“两岸和平”承诺,她没绕弯子:“国民党永远站在‘求和平、保民生’这一边,接下来的每一步,都会朝着这个方向走。”

从“上任首日就抓人事”的节奏能看出,郑丽文的风格里带着“记者式的务实”——不搞仪式感,先把“干活的人”定下来。对国民党而言,这份名单是“凝聚共识的信号”;对台湾社会来说,大家等着看的是:这些“留任的老面孔”和“新派的干将”,能不能把“和平”“务实”变成真正的行动。毕竟对普通百姓来说,比起“人事调整”的热闹,更重要的是“日子能不能稳”“两岸能不能安”。

上任首个工作日郑丽文公布人事安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