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30日,四川甘孜州炉霍县人社局的一则紧急提醒,让当地不少单位工作人员的神经瞬间绷紧——原本用来传递工作信息的钉钉账号,居然被不法分子“借走”发诈链接了。

根据炉霍县人社局微信公众号的通知,这次风波的源头是“集中办公环境下的网络交叉使用”:单位电脑因网络共享感染病毒,导致钉钉工作账号被不法分子远程控制。紧一条冒用工作人员名义的“办公室通告【社保新规】”信息,就出现在了部分钉钉聊天框里——附带的链接,藏着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的风险。

“别碰那个链接!”人社局特意用加粗字体强调,这条“社保新规”完全是假的:一旦点击,可能泄露个人隐私、盗走账号,甚至连累单位网络安全。针对误点的情况,他们还给出了“急救四步曲”:断网、改密码、全盘杀毒、找技术支持——每一步都直指“止损”核心。

“我们已经报案,正在全面排查内部网络。”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,这次事件像个“警示灯”,倒逼单位重新梳理网络使用规范。而关于大家最关心的“政策怎么信”问题,他们也把话挑明:社保、就业等官方信息,只会通过正式文件、官方渠道或指定负责人传达,“光发个链接的,肯定有问题”。

消息传开后,当地网友的讨论里透着“全民警惕”:有人说“幸好没点,‘社保新规’太容易让人放松警惕”;有人吐槽“现在诈连单位账号都敢冒充,手段越来越野”;还有基层工作人员感慨“以后不管是工作群还是私人号,不明链接一律先问‘来源’”。

其实,类似的“冒充官方”诈不算新鲜,但这次炉霍县的案例更戳人——网络安全从不是“单枪匹马”:单位要守好“网络大门”,个人要捂紧“点击之手”,哪怕消息打着“新规”“办公室”的旗号,也要先“验明正身”再行动。

“给大家添了麻烦,我们真的很抱歉。”人社局的致歉里带着反思,而这份反思,恰恰是对“安全”最实在的注解——在数字时代,“小心”不是胆小,而是对自己、对工作最基本的负责。

说到底,比“诈手段”更重要的,是每个人心里的“安全弦”——毕竟,不点不明链接的瞬间,就是对诈最直接的“反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