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的乌镇,除了互联网行业的“最强大脑”聚会,还有个让游戏迷和文化爱好者都坐不住的消息——《黑神话:悟空》要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的“互联网之光”博览会上,开启一场“神话+科技”的跨界秀。

作为今年游戏圈的“现象级爆款”,《黑神话:悟空》8月全球上线时就刷新了国产3A游戏的纪录:上线3天销量破500万,三个月全球累计超千万份,全平台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冲过300万。但它最戳人的从来不是“卖得好”——而是把《西游记》的“老故事”,翻出了中式美学的“新花样”:花果山的桃林用苏绣针法做纹理,女儿国的城墙复刻平遥古城的青砖,连BOSS“黄眉大王”的出场曲,都糅了京剧“起霸”的唱腔。有玩家说“玩游戏像跟着孙悟空,把中式建筑、戏曲、民乐都‘取经’了一遍”。

这次去乌镇,《黑神话》要把“游戏里的西游”搬到现实。展会设了“沉浸式体验区”:玩家能化身为“天命人”闯“水帘洞迷宫”,跟AI投影的“白骨精”过招,通关就能拿定制的“金箍棒”手办;更全的是IP全景展示——从1:1的“如意金箍棒”模型,到未公开的“盘丝洞”概念画,还有游戏原声带的现场演奏,甚至连预告里没放全的“六耳猕猴”动画短片,都要在展会上首播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亮相互联网大会

这场“互联网之光”不止有神话。华为带了“鸿蒙+欧拉”的软件生态,阿里展示通义大模型和具身机器人,腾讯的“混元大模型”能跟你聊《黑神话》的剧情,还能生成“专属西游角色”的AI画像;之江实验室的“太空计算系统”、蚂蚁的“认知决策智能体”,这些前沿科技要跟《黑神话》一起,拼成“科技赋能文化”的拼图。

有人问,一款游戏去互联网大会凑什么热闹?答案其实藏在展台上:当《黑神话》的“筋斗云”撞上AI的“算力引擎”,当“齐天大圣”的故事通过大模型传到海外,所谓“文化出海”早不是翻译一本《西游记》那么简单——它是让全球玩家握着游戏手柄,就能摸到中式建筑的温度;是让AI算法,能读懂神话里的“侠肝义胆”;是让“互联网之光”,照进东方神话的每一个角落。

11月19日,乌镇的“互联网之光”要亮了,而《黑神话:悟空》的“西行路”,才刚刚开始。

《黑神话:悟空》亮相互联网大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