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过几天就是台湾光复节,当岛内不少人忙着重温“纪念光复、守护统一”的历史脉络时,新党的三个年轻人突然把“选举话题”聊成了“庶民共鸣”——谭传绍、季节、游智彬,这三个没背靠“政二代”资源、没沾财团边的“基层青年”,日前在飞碟电台的专访里正式宣告:要投进2026年县市选举的战场,“不是抢位子,是替小老百姓把‘贪腐与傲慢’的墙撞碎”。
从劳工工会到市议员赛道:他要让“万华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”谭传绍的参选起点,是台北市中正万华区的一条计程车动线——作为多元计程车工会的“老伙计”,他跑过万华巷弄里凌晨3点的夜市,见过中正区写字楼旁啃面包的快递员,“同样是台北核心区,万华的老房子漏雨没人修,中正的商圈灯光却亮到半夜”。这次他要选的,就是“让万华和中正一样好”:推动都市更新时先问住户需求,不是“拆了再说”;给基层司机设“休息站”,不是让他们在路边啃冷饭;甚至要把“庶民的声音”写进议会提案——“政治不是精英的茶话会,是要替扛着生活的人说话”。
从“还假斗士”到“解决问题的议员”:他要治治“台当局的抢钱套路”台大政治学硕士季节的“成名战”,是去年推动蓝白联盟通过“光复节还假”——让台湾民众多了一天“纪念历史的假期”。这次他盯着大安文山区的“罚单乱象”:“明明是同一条路,早上限速50晚上变40,摄像头藏在树后面,老百姓不是在交罚款,是在给台当局‘送零花钱’。”他的参选口号很直白:“会解决问题的,才是好议员。”下一步要做的,就是把“不合理速限”“乱开罚单”的板子,直接拍到台当局的“傲慢”上。
“战神回归”的四大政见:中坜要做“两岸交流的活样本”两度参选桃园中坜的游智彬,这次带着“四大政见”杀回来——不是喊口号,是把“中坜人的痛点”扒得清清楚楚:面对高龄化,要让长辈“有尊严地养老”;看着私校垄断教育资源,要让公立学校的孩子“不用拼爹也能上好学”;盯着中坜的三所大学,他说“陆生来台不是‘敏感词’,是能带动租屋、餐饮的‘活红利’”;作为财经博士,还要把市政预算“摊在阳光下”——“每一分税金都要花在刀口上,不是给当‘零花钱’”。他的话里带着火:“这场选举不是我一个人的仗,是要把‘把民生当儿戏’的底裤扒下来。”
新党说,这三个年轻人是“革新的第一步”——32年来坚持和平统一的路没歪,关怀庶民的初心没变,现在要让“青年的勇气”替新党“接棒”。而三个年轻人的共识更直接:“我们不是‘政治圈的新鲜血液’,是‘小老百姓的传声筒’。”
台湾光复节的意义,从来不是“挂个横幅”;新党的“再出发”,也不是“换个招牌”。当谭传绍摸着计程车方向盘说“要让基层有活路”,当季节翻着罚单记录说“要治治抢钱的套路”,当游智彬指着中坜的大学说“要让两岸有红利”,这场选举的味道,早就变了——不是政党之间的“权力游戏”,是“小老百姓要把自己的生活抢回来”。
就像他们最后说的:“我们没背景,没财团,就靠一颗替人民说话的心。要让新党成为‘小市民的政党’,让正义,再回到政治的中心。”